展会新闻
新的一年,这就是你想要的康复...
2020.01.09
导读
康复科,在医院里可能是一个不太起眼的科室。但,并不能否认康复的重要性。特别是重大疾病的成功治愈,一半靠手术,一半靠康复。如果说临床给生命以岁月,那么康复就是给岁月以生命。新的一年,走进康复医学科。在这里,每个来到康复科的人都在为更美好的生活一点点迈进。
1 给每一位病人留足时间
去年12月,孟先生在打羽毛球时,突然感觉到自己右脚一阵疼痛,但他也没太在意,以为是扭伤了,就在家休养。
没想到,一个多月过去了,疼痛还是没有好转,甚至都没办法走路了,孟先生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扭伤,于是到了医院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跟腱撕裂”。他选择了进行保守治疗,也没有打石膏。3个多月前,他经人推荐,来到了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中心林坚处进行康复训练。
“林主任很细心,专业知识非常丰富。现在经过康复治疗,我的脚伤好多了。”孟先生说。
康复医学科在诊断上往往比较困难,有时候一时半会无法诊断,需要治疗师帮助患者松肌肉后才能再诊断,再加上康复科是诊断和治疗相结合,因此花费在每个患者身上的时间,至少半小时。
从事康复医学近30年,林坚医生表示,现在康复医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了,除了患者的康复(如中风、脑外伤后神经系统的康复,骨折、车祸伤后的骨关节康复,心梗、慢阻肺患者的心肺功能康复等),还给健康人开运动处方(如教大家怎么正确运动来科学减肥、教老年人如何通过运动来防治高血压等)。
“和传统的医院形象不一样,我们是通过医生加治疗师再加护士的方式,来给患者治病的。”林坚说,“康复科是医院里特别的存在,它不用你吃药、打针、手术,用运动的方式来给患者治病。”
2 康复病人让我感动
“原来以为康复科是比较边缘的科室,在这里工作没有真正当医生的感觉,后来才发现我错了,这个科室太重要了。”这是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医生马蓓艳转科后的体验。几年前,她刚从神经内科转到康复科时,曾经迷茫过,但是很快,在与病人的接触中,看着病人一点一点好起来,回归社会,她对康复科以及康复病人的感情越来越深,常常被他们的坚强感动。
有一个4岁的康复患者,叫甜甜。一场车祸导致甜甜全身多处骨折,多处需要植皮,两条小腿上的皮被割掉植到手臂等地方。手术后,因为自卑她不愿意露出腿,腿部也没有屈伸功能,不能站立,住进了康复科。
“刚来那会,只要一看到穿白大褂的人,她就哭得很凶,显得特别害怕,不让人接近。” 马蓓艳说,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她就心疼。
从陪甜甜做游戏开始,将康复治疗融合到游戏中。不仅能接近孩子,还能做治疗,马蓓艳和她的同事,想出了这个妙招。果然,甜甜在游戏中变得开朗,她喜欢躲在马蓓艳的怀里偷偷地笑,而她腿部的功能也在慢慢恢复。一个月后,她会走路了。
如今,再回康复科复查,甜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到马蓓艳面前,扑到她怀里。“我也有一个女儿,看到她,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女儿,她好起来,我真的很开心。”
3 日复一日的简单训练,是为了最终的康复
因脑梗在天台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住过院的许阿姨非常感谢康复科的杨吉治疗师。
在康复科住院初期,许阿姨手脚麻木、半身无力。杨吉用康复技术帮助许阿姨恢复了肢体功能,纠正了一些异常姿势。经过一阶段康复治疗后,许阿姨明显好转,麻木减轻了,手脚更有力了。
“作为康复治疗师,很多时候被亲戚朋友误认为内科医生,找我开药。而女生的话,更多时候被叫成护士、按摩师。”杨吉说,“但是我们丝毫不介意,因为我们明白康复的职业价值。
当一个个半身不遂的患者,从轮椅上站起,甚至走路出院;当一个个因骨折而关节挛缩的患者,经过关节松动术,关节活动度增大;当一个个颈椎腰腿痛的患者,经过姿势训练,旧病不再复发,他的内心总会无比满足。
康复治疗师,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帮病人扛胳膊扛大腿,他们有一套较为规范的诊疗流程、康复评定、康复方法、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而平常大家看到的手法训练和功能训练,只是其日常训练的手段之一。
在医院,医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手术或药物来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而康复治疗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接下来的工作。针对患者或遗留的功能障碍,制定适合患者且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尽可能使患者达到生活独立和回归社会的目标,这也是康复的最终目的。
康复治疗不仅是一项体力活,也是一项脑力活。如何帮患者解决这些障碍?什么样的功能训练对患者有帮助?什么样的训练对患者有抑制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治疗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很多时候,几个简单的动作,对于康复科的患者来说,却异常艰难,而康复治疗师们,将以过硬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极大的耐心帮助患者完成日复一日的康复训练。
4 给予患者亲人般的呵护
2013年,贺春兰成为了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康复治疗师,同时,也是中医康复科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中的成员。虽然每天都是重复一些机械的康复动作,但是,她对待脑卒中患者,就如同亲人般的呵护,没有一点懈怠。
患者韩彩球,66岁,因“言语含糊伴右侧肢体乏力”收入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康复科,当时的她只能靠杵着杖勉强行走,贺医生和她所在的团队根据病情,为她进行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肩周疾病推拿治疗、蜡疗、普通针刺等康复理疗。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韩彩球已经可以脱离拐杖,独立行走了。
残疾人和脑卒中病人,他们的生理、心理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肢体活动缓慢,情绪很不稳定,除了给予肢体方面的康复治疗,要更多地给予患者心理上的疏导,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他们行走不便,更需要我们去温暖他们、体贴他们、提供更优质的人性化服务。”这是贺春兰所秉承的服务理念,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5 康复治疗时,更需信心、耐心与恒心
92岁的林奶奶因急性大面积脑梗塞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失语”,患者家属发现老人状态异常后急忙将老人送到丽水市中医院就医。
医务人员根据老人的病情,由康复医师、治疗师、护士组成的专业康复团队召开会议讨论病情,制定了康复目标与方法,与老人一起完成这场与疾病的“对抗赛”。
“奶奶来,我们把脚抬一抬,动一动!”
“不……动不了……”林奶奶直摇头。
刚开始康复锻炼时,林奶奶极不配合,对康复治疗缺乏信心。康复治疗师们用“电灯怎么会照亮的原理”对奶奶进行神经融通技术的解释,用“95岁爷爷脑卒中恢复打太极”的案例现身说法劝说老人配合锻炼,每天想着法子鼓励老人进行康复锻炼。
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康复训练,林奶奶已经可以杵着拐杖独立行走了。虽然步履有些蹒跚,但她的眼中满是希望与坚持!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精准的康复理念和精湛的技术,更需要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患者及家属的协作与付出。
康复不是治疗后的“收尾”工作,康复科不是辅助科室。康复能给生命带来活力,康复治疗能给生活带来希望。无论是康复医生、治疗师、还是患者自己,每天的治疗和训练都是为精彩而美好的不断努力着。